草書要領(lǐng)?
《草書要領(lǐng)》原本是王羲之家藏的字帖,被前人奉為《草書正法》,因刻石久佚,拓片殘損,現(xiàn)總共有255張圖。《草書要領(lǐng)》一帖分為仁、義、禮、智、信五集,共輯草字三千八百六十三個,并多附有楷體、篆體,草正對照適合臨摹和學(xué)習(xí)使用。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在隸書的基礎(chǔ)上演變出來的一種書體,始于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guī)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chuàng)<愛尬聊_知識大全>之意,謂之草書。
草書可分為章草、今草、狂草三大類。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有三國時期吳皇象的《急就章》;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有晉代王羲之的《初月》、《得示》;而狂草筆勢狂放不羈,是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唐代張旭的《肚痛》和懷素的《自敘帖》。
該文章來源于吾愛知道站,歡迎大家分享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