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就是所謂的“上海王”,那我還是選擇去看鐘漢良吧?。?/h1>
江湖一直都有它的傳說,但這個傳說,最終在兩部劇完成后,毫無征兆地自爆了。我說的電影是《上海王》。
2017年,電影《教父》以“比肩《上海王》,多災(zāi)多難的上海傳奇歸來”為口號大力上映。原來,同一年上映了兩部電影。然而,最終,上半部崩潰后,下半部沒有消息,也沒有回潮。
這部大片,聚集了胡軍、南羽、秦昊、孟莉、劉佩琦等實力派演員。最終在鋪天蓋地的上映后遭遇票房失敗,成為年度最大炮灰,而上一部4.9的評分至今可能是對其口碑最好的回應(yīng)。
的確,這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電影,從故事內(nèi)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想要接近《教父》的作品。
上海三代君王與一青樓女子的愛恨糾葛,在這片廣闊的上海沙灘上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fēng)的風(fēng)暴,時代背景覆蓋了清朝和民國。時局的動蕩最有可能導(dǎo)致梟雄,但電影《上海王》打破了原本的好牌。
其實看了2017年的《上海王》,就知道肯定會有第二部,因為第一部留下的伏筆太多了。
常說,他死前團伙里有內(nèi)奸。鼴鼠是誰?怎么去掉痣?黃宇原本是聯(lián)盟,但她和日本人在一起。他們是什么關(guān)系?常雖然死了,洪門未來的方向是什么?第一部分解釋不清楚的東西太多了。
果不其然,今年,也就是這個月,《上海王2》其實悄悄選擇了在網(wǎng)絡(luò)平臺播出。估計恐怕電影院又要尷尬了。畢竟《八佰》目前的成績勢不可擋,《上海王2》選擇網(wǎng)絡(luò)直播也是明智之舉。
該片改編自作家洪英2003年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世紀初上海海灘十里洋場與黑幫勢力的斗爭,青樓女子小桂子與上海三代君王的愛恨情仇。
嗯,當(dāng)你深情而正直的時候,肯定有值得看的東西。況且亂世上海灘的故事絕對有意思,最重要的是2008年,鐘漢良、李源主演的電視劇《上海王》評分8.1。
作為電視劇版的粉絲,我能生動地看到當(dāng)初追電視劇的情形。鐘漢良的于啟揚是從稚嫩走向成熟,李源的小桂子是從稚嫩走向成熟。這些變化都融入到精彩的劇情中,所以電視劇版的《上海王》是優(yōu)秀的。
《上海王》的電影版雖然9年后才上映,但也可以算是電視劇人氣的一波。所以曾經(jīng)是電視劇《上海王》的粉絲自然會期待電影版。
遺憾的是,《上海王》電影的完整版前后只上映了三年。由于劇情的不連貫,人物性格的弱化,心理活動的刻畫,情感的細膩表達,完全成了一部爛片。
黃宇和常是什么關(guān)系?沒有幾次詳細的交流,他們決定以血為盟。是不是有點草率?難道,就因為這個人是胡軍,在亂世之中,看著對方像喬峰而結(jié)拜為兄弟?
還有,作為同盟會的一員,黃在成為海王之后,再也沒有為同盟會效力過,而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鞏固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不覺得有點草率嗎?于啟陽和小桂子的關(guān)系沒有理順也是一大敗筆。
劉佩琦飾演的宋守北可能是電影中與常對峙的主角,但是這個角色的形象和他的身份一點都不匹配,做事情有點傻。就這,他還安排去跟常競爭?這不是對智商的侮辱嗎?也浪費了兩大表演流派難得的對手,無限擠壓了他們的發(fā)揮空間。
說實話,在電視劇版本中,最起碼是鐘漢良飾演的于啟揚和李源飾演的小桂子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但是,在電影中,電影沒有讓觀眾看到誰是主心骨?
削弱了小桂的處境和性格,留下一幫不懂所謂殺戮的男人。最終<愛尬聊_創(chuàng)建詞條>故事沒有成型,情節(jié)也不連貫,看不出有什么故事可講,是愛情嗎?還是友誼?還是親情?
導(dǎo)演胡雪樺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海王》不僅僅是一部殺戮與戰(zhàn)斗的電影,更是上海人(洪門)在中國政權(quán)更迭的大時代對于愛情和正義的思考?!?
沒錯,但是電影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友誼這個詞上。
小桂對常有感情嗎?但自始至終,她都無法正視自己的感情,在三個男人之間搖擺。這是外遇嗎?還是多愁善感?最起碼在電視劇版中,小桂子對常的感情自始至終都是克制而清晰的。
還有,所謂的忠誠在哪里?我怎么感覺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在洪門。這只是他們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無時無刻不在。
打打殺殺,一直勾心斗角,這也叫義氣?也許,我們的導(dǎo)演太想講故事了,所以,場面鋪開了,最終卻收不住了,這也是很多其他導(dǎo)演的通病,于是乎,太多爛尾電視劇電影出現(xiàn),圈錢就完事的心態(tài),正在毀了我們的影視圈,可悲可嘆。
但愿,導(dǎo)演們最起碼,能夠把一個故事給講好,再去研究攝影技術(shù),后期特效之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