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劇場》:善良的愛意也要有鋒芒?
《劇場》由山崎賢人和馬玉主演,改編自百萬銷量作家又吉直樹的同名小說。這部豆瓣評分為8.0的電影,講述了作品不受欣賞卻傲嬌的劇作家永田和溫柔<愛尬聊_生活百科>如天使的女友沙石之間長達七年的愛情故事。
電影前80%的時間,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被永田這種人渣,和一向寬容的沙希打個半死。但就在我以為自己看了一部爛片的時候,被劇中最后十分鐘分析的兩個人的內(nèi)心獨白狠狠虐了一頓。
第一,可恨,他多可憐。
永遠的田地有多臟?首先,他是個軟飯男。在街上搭訕沙希后,很快就成了她的男朋友,直接搬進了沙希的家。食材是沙石家送的,做飯是沙石做的,甚至后來沙石晚上也出去打工賺錢養(yǎng)家。
更糟糕的是,永田不僅是個軟飯男,而且沒有野心,沒有羞恥感。他每天晚上都打游戲;早上睡覺;中午睡醒后,吃沙石給他準備的飯;下午象征性的漫無目的的出去逛街,美其名曰“拿材料”。沙石父母送食材的時候,他直言“我不喜歡你父母”。當沙希為了生計四處奔波,要他交一部分電費的時候,他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想不出一個替別人家交電費的理由”。
最可怕的是,永田自己的劇本不受歡迎,不愿意接受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的事實。為了維護自己在沙石心目中的“才子佳人”形象,不惜在言語和行動上對沙石進行冷暴力攻擊。就像沙希說的,你從來沒有夸過我“做得好”。當沙希躲在陰暗的角落逗他開心,準備給他一個驚喜的時候,永田一遍遍騎著沙希的電動車,從她身邊呼嘯而過.
但如果你認為永田不愛沙希,那就大錯特錯了。永田是這段感情中第一個愛上的人,也是愛的深的人。他的人渣和仇恨來自于他“無用”的自尊。
從自行車上,永田小心翼翼地嘆了口氣,“沙希是個天使,一切都那么不順利,是因為我終究沒有天賦嗎?”影片最后,他借用自編劇場《那一天》的臺詞,大呼“我為什么不做?”永田對沙石的愛和依賴從頭到尾都是那么強烈。
強到他很在意沙希對自己的看法。他希望自己永遠是沙石心目中的“天才”劇作家。他固執(zhí)地只允許沙石的快樂來自于自己。自己給不了自己的,沙石也接受不了別人給的。就像小時候調(diào)皮的男生總希望自己在女生面前的形象是強勢的一樣,永田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被解讀為“弄亂女生頭發(fā)”的升級版。
可惡的永田終于失去了他想留在手心的“寶藏”。他也很可憐。
第二,不要說再見,已經(jīng)是劇中人了。
103010是永田第一次遇見沙希時創(chuàng)作的劇本。這個劇本因為沙石的參與,拯救了低迷的“愚人”劇團。劇本講述了一對戀人分手的故事。在劇中,女朋友因為受不了男朋友的折磨,決定分手。劇情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現(xiàn)實中永田和沙石的戀情。
因為永田的折磨,沙希天生抑郁焦慮。他整天喝得太多,情緒不穩(wěn)定。原本是個不錯的女大學生,畢業(yè)后沒找正經(jīng)工作,靠打工和家庭支持養(yǎng)了個軟飯男,最后得了感情病。就連沙希自己也喃喃道:“同學們,大家的生活都步入正軌了。為什么只有我一個人這樣生活"?
影片后面,沙希即將逃離永田的時候,兩人有一段劇本臺詞念。當沙希讀到“這件事(分手)你無能為力,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時,永田沒有繼續(xù)讀對話。他回答她:“是的,我一直給你添麻煩”。
事實上,永田已經(jīng)陷入了“孤傲”和“內(nèi)疚感”的拉扯中。劇中有三次永田的自我感嘆“這種情況還要持續(xù)多久”?除了第一次是在見面前感嘆自己的才華沒有得到賞識,另外兩次都是不滿,糾結自己“試圖對沙石好,卻在行為上傷害了沙石”。他想給沙希一些好的東西,他想一直保護沙希的微笑。但事實上,他連自己想要的都給不了自己。
他抑郁,備受折磨,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他無法控制自己去貶低沙石。他無法改變自己,脫離這個奇怪的人格圈。所以其實他也認同是自己做的,也失去了天使女友。
該劇結尾,經(jīng)過兩次改編的《那一天》劇獲得好評。如劇中所示,沙石回到家鄉(xiāng)后病好了,永田也努力了,最后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永田的心情就像修改后的臺版?!拔蚁胭嵑芏噱X,帶你去游樂園;我們約會的時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如果服務員態(tài)度不好,我們可以換一家店。我們可以坐火車去泡溫泉,一邊悠閑地喝著咖啡,一邊看自己喜歡的小說”!
永田在舞臺上戴著沙希給他做的猴子面具,模仿沙希那天晚上想在黑暗中逗他開心時的動作。他想給沙希幸福!他想給沙希幸福!
但正如劇中的舞臺劇以悲劇收場一樣,現(xiàn)實中的沙石和永田也是如此。他甚至無法在現(xiàn)實中把承諾告訴沙希,因為永田知道自己永遠做不到。
e/conpic/20200813/zcp3acrnwdu.jpg" />《那一天》的公演舞臺沙希默默地坐在臺下,看到完場。她沒有選擇回到永田的身邊。這個公演舞臺甚至可以被認為是沙希對永田的再一次離別。他們初識、初演《那一天》的時候只道是一個悲傷的故事;7年過去,再別時一個在臺上,一個在臺下,表演的女主角已換人,而他們兩人的關系卻也活成了劇中人。
三、愛你,也要離開你
不同于普通電影“只要是相愛的無論發(fā)生什么最后都可以被原諒”的橋段,《劇場》反而是相當冷靜地處理了劇情中PUA的故事。
結局沙希即使流淚也要離開永田。沙希懂不懂永田的愛呢?她一直都懂,正因為懂,所以才有前80%劇情中的包容。她給過永田無數(shù)次機會,允許他半夜后悔的時候回到家里握著自己的手共枕而眠。沙希永遠努力跟永田維持同頻,一直嘗試理解永田話語和行為背后的真心,愿意隨時隨地成為永田避風的港灣。即便如此,最終她也選擇離開。
沙希的離開我不認為是一種放棄,反而是想給相互一個解脫。同樣永田也放手了。
當永田終于能明白“愛一個人,可以超過愛自己”的時候,他也就明白對沙希來說分手是必須的。
我不認為劇末對永田的處理是一種洗白。相反,在我看來,沙希的“我愛你,但我也不得不離開你”這個結局更體現(xiàn)了作者的態(tài)度“對于永田,我們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現(xiàn)實中也是如此,無論是感情中的PUA還是職場、家庭中的PUA,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加害者可能也是一個可憐的人,但是,我們的態(tài)度應該是“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沙希所代表的“天使”最后是有一份升華存在的。她能以溫柔的眼光看待世人,理解他人的行為和疾苦,同時也懂得保持距離,保護自身不受其害。這是一個有思想有底線溫柔的天使,而非傻乎乎的爛好人。
我們也可以做這種溫柔善良的人,但最終我們的善良要有一定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