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王漫妮:我想嫁個有錢人,但我不靠男人,有錯嗎??
截至目前,103010累計播放量已達40.8億,人氣極高。今年夏天,作為一部眾星云集的劇,提前點播服務在網(wǎng)絡視頻平臺開始上線。全民期待劇情走向,大飽眼福的觀眾談論結局。豆瓣評分也從開播之初的8.3分降至7.4分。作家李也對走向大眾的劇情做出了回應。她以為30%的女性會成熟理智的解決困境,劇情不能違背角色設定。
從《三十而已》 《蝸居》、《奮斗》到《裸婚時代》、《二十不惑》現(xiàn)實主義抓住了大眾的需求,展現(xiàn)了與大眾密切相關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這些作品都表現(xiàn)了社會的特征,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現(xiàn)實主義和生活的魅力,還可以發(fā)現(xiàn)作品中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和文化內核的變化。
那么《三十而立》如何“乘風破浪”?
“她經(jīng)濟”背景下女性作品的崛起
近幾年女性影視作品的興起,從《三十而已》強調女性平等話語權,到《送我上青云》女權與男權的碰撞與和解,再到最近《傳聞中的陳芊芊》 《危險的她》的火爆,都是以女性的視角講述年齡定位與社會經(jīng)驗的故事。
市場需求是確定的,需求反作用于供給。隨著女性經(jīng)濟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對消費的推崇對經(jīng)濟的促進作用明顯,故稱“她經(jīng)濟”。
現(xiàn)代女性收入多,機會多。他們崇尚“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喜歡瘋狂購物,用信用卡還貸,成為重要的消費群體。影視劇的主流觀眾更為年輕化,其中女性觀眾占比更高。
相對于男性群體,女性有更多的消費能力,可以讓影視作品的影響力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包括收視率,影視周邊等等,都可以呈現(xiàn)有競爭力的數(shù)據(jù)。
所以,當制片方和制作方想要營銷自己的作品盈利時,就需要考慮女性群體的需求,比如題材、劇情等,以迎合市場。這也是近年來越來越多以女性視角講述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原因。
003010為什么出圈?
103010定位在20歲這個年齡段,也就是說回看20歲這個年齡段,正在經(jīng)歷的人屬于核心受眾。四位女主角講述了她們在大學實習期間的經(jīng)歷,展示了她們的青春經(jīng)歷和步入社會的味道,收獲了大量觀眾。
相比同類型《二十不惑》劇的小爆,《三十而已》的大爆已經(jīng)成為全民討論的話題。30階段的定位是,正在經(jīng)歷30階段和即將到達30階段的群體是核心受眾群體。和制作人一起,他們賦予了30更多的意義。綜藝《三十而已》也吸引了30歲玩家的關注,成功迎來團選秀綜藝的巔峰。同時,兩部高質量的作品共同發(fā)揮強大的影響力,讓大眾更加關注30。
除了30對于大眾的文化和成長意義,《二十不惑》的劇情設計也很有亮點。帶著“海王”和“綠茶”的路人,遭遇租房搬家的尷尬,欺騙與被欺騙的無奈與不甘,一幕幕折射出另一個自己。
演員和角色的契合度是角色的30歲和自己的30歲,觀眾感受到強烈的代入感。江疏影、Rachel Momo、童瑤飾演的角色都與自己的氣質和特點大相徑庭。
江疏影溫柔、優(yōu)雅、細膩、努力,蕾切爾莫莫天真、充滿活力,譚雅霸氣、強勢到可以包容一切,將嬌弱可憐的、三十多歲尚未獨立的鐘和“新女?!钡耐昝澜Y合。
他們擁有歲月賦予的閱歷和美麗。他們在劇中的工作和生活經(jīng)歷與普通人如此貼近,失業(yè)、失戀、流浪、回家的人生選擇。不管什么時候他們還有重新開始的勇氣和膽量,有自信和驕傲,他們就是最大的資本。
(9508.1
在每集結尾的小段子里,用鏡頭表現(xiàn)生活的煙火氣,細膩生動地觸及內心,是生活更是藝術,引起觀眾的共鳴。
共鳴。影視劇中“滬漂”女性的價值觀轉變
2009年的《蝸居》中的海藻,“滬漂”一個,25歲,大學畢業(yè)兩三年,做著文案策劃的工作,有一個任勞任怨和腳踏實地的男友小貝,小貝努力賺錢,擁有著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夢想。
小貝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外進行消費,追求實在的幸福,也是一個十足的暖男,盡自己所有的能力對女友海藻好,為她做飯、不讓她刷碗,在自己條件范圍內制造驚喜和浪漫。
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海藻因為工作認識了宋思明,42歲的宋思明有一定社會地位,因為“職位”成了高檔消費的成功人士,宋思明送她手機、借她錢,幫助海藻姐姐買房,她抵御不了唾手可得的誘惑,她在矛盾中選擇了欣然接受。
海藻與小貝兩人因為各自的考慮,小貝并沒有借出海藻一筆錢,錢的事情不斷累積,漸行漸遠。
正如臺詞中說的“人向下的墮落總比向上攀爬簡單”,物質裹挾下,海藻對宋思明動了感情,成了“情債肉償”的負面形象。
小貝是腳踏實地過日子的好男友,宋思明是能滿足海藻虛榮和物質需求的大叔,海藻在兩個男人之間周旋。
盡管最后與宋思明分開了,但與小貝的隔閡也越來越大,兩人最后也沒能在一起,海藻也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買單。
《三十而已》的王漫妮同樣是小地方去上海拼搏的“滬漂”,但她與小貝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她的人生有追求有夢想,各種光鮮亮麗的東西,她都追求舒適、精致和所有一切美好的東西。
她可以住離上班地方要一個半小時地鐵通勤的邊郊,也不與其他人合租,獨居一室一廳。從來不買廉價盜版的鞋子,寧愿粘膠底給高跟鞋,寧愿信用卡分期,也要郵輪升艙旅行,追求精致的生活寧愿自己窮。
在感情生活上,王漫妮同樣追求寧缺毋濫,她會因為消費能力拒絕一個男人,但同樣有精神潔癖會拒絕一個有能力但感情狀態(tài)復雜的人,她敢愛敢恨,但仍有自己的底線。
她發(fā)現(xiàn)自己深愛的符合自己一切擇偶標準的梁正賢是個有女朋友,還不想負責任的“海王”,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分手,她想要的感情不允許有那么雜質。
對比海藻和王漫妮兩大“滬漂”價值觀的轉變,背后是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變革和發(fā)展下,女性自我覺醒意識隨著升級。
海藻需要錢走上了出賣自己的路,核心價值觀仍停留在舊男權的模式中,內心默認女性是弱勢群體,只能依附男人的權與財,而今天的王漫妮追求美好的生活,同樣需要金錢去滿足自己想要的物品<愛尬聊_百科>,但她懂得途徑是靠自己努力雙手打拼,而不是依附于任何人,當代女性先獨立然后愛人,追求男女社會地位的平等。
觀眾曾經(jīng)唾罵海藻虛榮拜金,今天王漫妮也同樣受爭議,女人很“現(xiàn)實”,就是想找一個有錢的男人結婚?
王漫妮扮演者江疏影公開表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不愛比不婚更可怕,正如她說:“難道我們找一個有點錢的男生我們就是拜金的嗎?難道我們去找三十多歲還一無是處的男生就是正確的嗎?”
今天的女性已經(jīng)有工作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唯嫁人而存活。今日影視劇里的女性角色自然也不必裝“小白兔”,可以大大方方說出自己對結婚對象的期待。就像一位網(wǎng)友說的,女人不是非得嫁有錢的,但一定不會選不思進取的。
經(jīng)營婚姻養(yǎng)育孩子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追求物質不是錯的,但今天的女性知道,想要的東西不一定要靠別人,貴的東西自己也能買得起。
究竟什么婚戀觀一定是完全正確?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在試錯中成長,付出學費而后成熟。
社會賦予刻板印象與壓力對女性并不寬容,離真正的兩性平等還有距離,比起社會上令人作嘔的“女德班”,《三十而已》出現(xiàn)意義不是恐婚勸離,而是真實告訴女性,任何一種婚姻都有風險,無論單身、已婚、離婚隨時都該做好獨自重新出發(fā)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