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專利數(shù)量之巨,國產廠商就怕了嗎??
曾經的手機巨頭諾基亞,現(xiàn)在似乎有點失落。
手機市場遭遇“滑鐵盧”后,諾基亞似乎“滿目瘡痍”。幾天前,諾基亞CEO RajeevSuri在分析師會議上確認,諾基亞未來不會直接生產手機,但他表示,諾基亞正在考慮提高專利許可費。
這種看似簡單的“態(tài)度”,無疑會在手機市場激起千層浪。原因是什么,“諾基亞退出手機市場提高專利授權費”的做法,一方面,可能會全面提高當前主流手機廠商的成本,并進而影響到終端定價或售價;另一方面,可能會成讓“專利薄弱”的國產<愛尬聊_頭條百科>手機們成為“最大受害者”,并大幅削弱國產手機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
關鍵問題是,對于諾基亞來說,放棄手機,完全依賴專利費用,會是一個好辦法嗎?國產手機廠商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如何加固你的“護城河”?
諾基亞專利牽動太多主流手機制造商,“大”而不能倒
據(jù)國家知識產權局網(wǎng)站統(tǒng)計,截至2014年11月26日,諾基亞檢索的專利總數(shù)為12121件,諾基亞公布的發(fā)明數(shù)為3955件,諾基亞授權的發(fā)明數(shù)為3647件,諾基亞實用新型數(shù)為33件,諾基亞外觀設計數(shù)為1042件。
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單從上述數(shù)字來看,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諾基亞為何是“專利巨頭”。
但是,如果把諾基亞的專利持有情況與國產手機的代表魅族相比,相信很多人會覺得更“具體”。
在專利檢索總數(shù)上,諾基亞是魅族的62倍;在發(fā)明方面,諾基亞是魅族的36倍;從發(fā)明數(shù)量來看,諾基亞是魅族的910倍;即使是諾基亞最不看重的“實用新型”,諾基亞也是魅族的兩倍;在設計方面,諾基亞是魅族的12倍。
有些人可能不認同這一點,甚至有些魅族粉絲“煤油人”可能認為魅族與前手機巨頭諾基亞在實用新型上的差距并不太大。
顯然,這些人并沒有完全意識到專利的“含金量”。眾所周知,就授權難度或技術含金量而言,從高到低,有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從另一個維度來看,可能更容易理解。從法律保護期來看,發(fā)明專利的保護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期為10年。
簡單來說,在競爭最激烈的發(fā)明專利中,諾基亞獲得的專利是魅族的910倍,宏達的8倍,蘋果的7倍。
顯然,毫不夸張地說,諾基亞是手機專利巨頭。更重要的是,諾基亞的手機專利遍布2G、3G、4G等主要通信網(wǎng)絡。
換句話說,即使諾基亞明天早上破產,市場上的主流手機制造商現(xiàn)在也不得不為他們今晚使用的諾基亞專利買單。
所以,諾基亞仍然大到不能倒。
諾基亞漲授權費國產手機受傷幾何?
根據(jù)研究機構ValueWalk的統(tǒng)計,包括蘋果、三星、HTC、微軟、黑莓、LG、索尼、摩托羅拉、華為在內的近40家公司都需要向諾基亞支付專利授權費。
一些研究人員估計,諾基亞每年至少可以獲得5億歐元的專利收入,蘋果、三星和微軟是主要貢獻者。到2018年,諾基亞的專利年費將升至6億歐元。
顯然,諾基亞提高專利授權費的計劃必然會對上述廠商的手機成本和定價產生影響。那么,在國內手機廠商中,諾基亞提出的提高許可費對他們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華為、中興等專利較多的廠商失去了談判優(yōu)勢。此前,由于諾基亞仍在手機市場競爭,那么,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擁有較多發(fā)明專利授權的國產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專利交叉許可,“拿出自己的專利與別人的專利互相授權”,降低或控制需要支付的專利費用,進而降低自身產品的成本。
現(xiàn)在,諾基亞不再直接制造市場,這意味著華為和中興失去了與諾基亞交叉授權的可能性,或者說原來的交叉授權協(xié)議對諾基亞沒有實質性的約束力。
簡單來說,華為和中興也需要一個多帶帶的預算來為他們使用的諾基亞專利“買單”。
其次,國內專利較少的手機廠商,如小米、魅族等,由于出貨量不斷增加,可能成為諾基亞密切關注的“獵物”,隨時可能需要為諾基亞支付大量專利授權費。
面對諾基亞隨時可能提高的專利許可費,國內手機廠商只是“任人擺布”,還是有其他反擊或阻止的辦法?
國產手機交費要清醒,不是所有專利都需付費
眾所周知,諾基亞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公司,曾經涉足廣泛的業(yè)務,從造紙、膠鞋、輪胎、電纜到后來聞名世界的手機和通信行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諾基亞開始專注于手機和通信領域,這也可以從其專利中透露出“蛛絲馬跡”。
根據(jù)國家知識產權局網(wǎng)站的統(tǒng)計,諾基亞最早的專利申請可以追溯到1987年3月。大多數(shù)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國家知識產權局網(wǎng)站上數(shù)據(jù)查詢的最早日期是1985年9月。
一方面,這說明諾基亞對專利保護申請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這也給國產手機廠商控制成本或減少損失指明了方向。
如上所述,諾基亞的專利主要是發(fā)明專利,發(fā)明專利的保護期長達20年。那么,在未來5年內,諾基亞有多少專利會在不付費的情況下“失效”呢?
數(shù)據(jù)顯示,未來五年,諾基亞將
少有521項與手機相關的發(fā)明專利將會陸續(xù)失效,其中,2014年底有63項,2015年有102項,2016年有94項,2017年有113項,2018年則有149項。以2010年12月諾基亞起訴華勤公司8起專利侵權案件為例,所涉及的“帶有照相機的移動通信裝置”、“通信終端”、“選擇數(shù)據(jù)傳送方法”、“用戶設備、蜂窩無線電網(wǎng)及其中的位置更新方法”、“選擇數(shù)據(jù)傳送方法”等手機基礎技術專利中,其中涉及到手機拍照功能的專利——“帶有照相機的移動通信裝置”發(fā)明專利將于2019年失效。
類似的專利還會有很多,顯然,這是國產手機廠商們不能忽視的關鍵點,在與諾基亞協(xié)商專利許可授權時,一定要注意擬使用專利的有效期限,在收到諾基亞的專利侵權通知時,也一定仔細核對下相關專利的失效日期,切勿因粗心為過期專利買單。
此外,還有一個法律武器可以使用的是,對于諾基亞所持有的手機基礎技術專利,國產手機廠商也可以主動出擊,向專利復審委發(fā)起專利無效申請,“請求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
吃專利老本會是諾基亞的好出路嗎?
諾基亞在手機市場起步早,也曾經長期瓜分了這個市場最大的蛋糕。如今,諾基亞不再直接制造手機,靠提高專利授權費吃專利老本,會是一個好出路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誠如前述,恰恰是因為諾基亞起步早,諾基亞手里所持有的發(fā)明專利正在以每年100項左右的速度陸續(xù)進入失效期,預計最快只需10年時間,諾基亞手機的專利都會變得一文不值,成為市場現(xiàn)有技術,無法再獲得專利許可費用。
顯然,諾基亞也注意到了“坐吃山空”不是長久之計,其所謂“不制造手機提高專利授權費用”的做法,更像是一種“用時間換空間”策略,希望實現(xiàn)業(yè)務轉型和再次崛起。
11月18日,諾基亞在芬蘭召開發(fā)布會,出乎意料的推出一款7.9英寸Android 5.0平板電腦,型號命名為N1,售價不到1500元。
值得一提的是,諾基亞這款平板將于2月19日在國內率先上市,隨后再將在歐洲等地陸續(xù)上市。
由此可見,諾基亞給自己選擇的出路顯然不是靠專利許可費度過余生,而是希望憑借自己在手機領域的專利積累,換得自己在其他領域實現(xiàn)突圍或翻身的機會。
這也可以從其平板定價看到“跡象”,1500元定價甚至比很多國產智能手機還要便宜很多,更重要的是,諾基亞在中國市場擁有廣泛的品牌認知和客戶美譽,如今借助“低價”這一利器,勢必會攪動國內平板電腦市場。
諾基亞正在轉身,國產手機廠商機會和風險共存,多加一份留心,可能會給自己節(jié)省不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