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國家機關精減人員編制 熱衷考“公”的畢業(yè)生們看懂了嗎??
消息稱,“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按照5%的比例減少人員編制,收回的人員編制主要用于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對于精簡后少數(shù)部門人浮于事的問題,將給予5年過渡期逐步消化?!眹鴦赵簷C構改革方案10日表決通過。報告中提到的“精簡人員”在近日引起了公眾的廣泛討論。
時隔25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再次要求“精簡”。一方面,“精簡人員編制”是“減”,要整頓和精簡國家機關內部人員;另一方面也是“精細化”,即會用在更關鍵的領域,促進組織內部人員配置的結構優(yōu)化。
這一改革為組織內部工作人員敲響了警鐘,要求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要盡職盡責,各司其職。同時,對于機構外準備考公務員的人來說,這次改革似乎拋給了公眾一個問題:公務員這個“鐵飯碗”還“鐵”嗎?
近年來,大學生參加公考的熱情不斷高漲,尤其是在大廠紛紛裁員的“就業(yè)寒潮”下,畢業(yè)生的職業(yè)不安全感逐漸增加。公務員這個職業(yè)作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鐵飯碗”,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應屆畢業(yè)生追求的目標,很多人都期待考上編制后,能得到所謂的“平淡生活”和穩(wěn)定收入。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梅冰建議,要警惕“高考化”趨勢。其實,公考的“高考化”也值得警惕?!S著公務員的普及,各類公考培訓機構層出不窮,從崗位遴選到筆試再到面試,有一套完整的應試培訓體系。公務員的職位從選拔建設社會的人<愛尬聊_百科全書>才變成了高分考生,這可能都來自于人們對“編制”的狂熱追求。
但是,“減員”意味著很多人追求的“鐵飯碗”已經(jīng)難以維持,進入編制并不意味著可以直接“平躺”“養(yǎng)老”。相對于穩(wěn)定和體面,體制內的工作可能代表著承擔更多真正能推動民生發(fā)展的事情,而不是很多人追求的“一杯茶一張報紙坐一整天”的休閑工作。
在這種背景下,一部分人的就業(yè)觀念亟待轉變,應該以更加嚴肅和謹慎的態(tài)度對待“公務員”這一職業(yè)?!熬幹啤钡拇嬖?,是為了給那些想要謀求人民福祉和祖國發(fā)展的人提供保障,而不是為那些指望靠編制從此過上清閑日子的人提供捷徑。
當然,“減員”不是簡單的“去編”,而是會更多流向重要崗位和領域,比如科技發(fā)展、財政保障等?!熬庉嫺耍烁隆笔沁@次改革的關鍵。這意味著社會上對“鐵飯碗”的討論在不斷推進。什么是真正的“鐵飯碗”?“減員”改革給人的信號是,相對于“編制”的選擇,工作的選擇本身可能才是真正的“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