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国产v亚洲v欧美v精品综合,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国产av导航大全精品,成品人视频ww入口

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是誰畫的呢??

你好請問一下,故宮博物<愛尬聊_頭條百科>院的游春圖是誰畫的呢?
Ysng生 2022-06-16 17:30

  專訪:故宮半壁在臺北

  2003-1-9 環(huán)球時報

  歷史的因緣際會,造成了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對于大陸絕大多數(shù)民眾來說,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久聞其名,陌生是至今不能親歷。那么,現(xiàn)在就允許記者帶您走一遭臺北故宮。

  游臺北故宮不用解說員

  臺北故宮位于臺北市郊外雙溪,占地1200畝,1962年動工興建,1965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宮的形式,采取中國宮廷式的設計風格,碧瓦黃墻,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顯得格外典雅壯麗。

  來到臺北故宮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頗有氣勢的六柱牌坊,上有孫中山先生手跡“天下為公”四字。拾級而上,在平臺處可見刻有“博愛”二字的銅鼎。再上去,就是“故宮博物院”了。臺北故宮的門票是成人100元新臺幣(下同,4元新臺幣相當于1元人民幣),軍人、警察、學生憑證優(yōu)惠價50元,6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臺灣民眾免費,20人以上團體優(yōu)惠價是80元。此外在門口,你押一個有效證件再花100元,就可以租一個語音導覽器,這樣你不用解說員,到時候只要輸入你眼前文物的編列序號,導覽器就會告訴你這件文物是從哪里來的,哪個朝代的,有什么用場以及奧妙在哪里等。

  藏品極其豐富,主題展覽更是膾炙人口

  臺北故宮的文物源于當年北京故宮和當年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后來還有一些接收、捐贈和收購等,主要收藏著宋、元、明、清等歷代宮廷的瑰寶,現(xiàn)有器物近7萬件,包括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器、文玩等;書畫近1萬件,包括書法、繪畫、織繡等,圖書文獻最多,近57萬件,包括四庫全書和善本圖書等等。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而又以翠玉白菜、肉形石最受游客矚目,成為臺北故宮的招牌。臺北故宮這么多的文物,如果3個月?lián)Q一次展品且不重樣,大約可供展100年。

  限于展出場地,臺北故宮每次僅能展出各類文物17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換。長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銅器、漢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瓷器、中國歷代玉器等。所以,面對琳瑯滿目的展出內(nèi)容,選定一個主題慢慢玩味遠比走馬觀花收獲更豐,若想要仔細欣賞每一個展覽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參觀。比如宋代的書畫,可以親眼一見“蘇、黃、米、蔡”及宋徽宗的墨寶,足以讓人留連忘返??赐耆空孥E后,你還可以靜下心來,坐在小小的影院里,仔細欣賞經(jīng)過翻拍放大處理后的書畫的局部輪廓,加上古雅的樂曲和通俗的解說,宋代書畫之美早已了然于胸。

  當然,臺北故宮不定期推出的主題展覽更是膾炙人口。比如“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特展”,共展出唐、宋、明、清各個朝代的茶器、茶書等共197組件,讓人系統(tǒng)地領略了中國文化特有的論茶典籍、品茶情境和飲茶器皿。為了讓展覽更具完整性,臺北故宮特意從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借來了唐代和宋代的茶器。整個展覽的布置也是獨具匠心,就像江南的一個茶館,粉墻黛瓦,漏窗、修竹,清泉汩汩而出。

  記者有幸看到了2002年的年度大展———“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yè)”。這個展覽匯集了許多珍貴的文物,有些甚至是首次公開面世。其中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大婚時的畫像,是意大利傳教士、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所作,現(xiàn)藏于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為了此次展覽特地去商借的。同時借來的還有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乾隆南巡圖》,此外還展出了兩幅臺北故宮限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僅展出40天。在近200組件的展品中,有一幅美麗的戎裝女子畫像引起人們的好奇,這是一幅西洋油畫,據(jù)傳是“香妃”畫像,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jù),由于畫卷時間長遠,卷軸下方的簽名已無從知曉。不過,這倒是給文藝作品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大可以再“戲說乾隆”。利用豐富的館藏,臺北故宮每年舉行一次大展,2001年的主題是成吉思汗,2000年是宋代文物展。

  參觀完臺北故宮,游客還可以到四樓的“三希堂”品茗談心,小憩片刻。這個“三希堂”仿清乾隆皇帝的養(yǎng)心殿而設,除了展示王羲之的真跡外,四根梁柱上還掛著唐朝陸羽《茶經(jīng)》的局部放大照片。當然,欣賞了古字器玩之后,最后還可以到復制品供應中心選購紀念品,帶回家慢慢賞玩。

  兩岸故宮各有千秋

  兩岸都有故宮,它們都以清室宮廷收藏為基礎,在追溯博物院的歷史時,也都將1925年的開院視作各自誕生的標志。有人說北京故宮“有故宮,沒文物”,臺北故宮“有文物,沒故宮”,也有人說遷臺的文物僅占原南遷文物的1/4,臺北故宮根本不能與北京故宮相比。實際情形到底如何呢?兩個故宮,記者都多次到過,這次又特別采訪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與他交換了一些看法。平心而論,兩岸故宮是各有千秋。

  要說書畫,臺北故宮的宋畫達943幅。此外,還有西周時代的青銅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銘文,都是傳世珍品,比如毛功鼎,腹底有3行497個字,十分罕見,至今仍是西周青銅器銘文數(shù)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窯,清瓷中的古月軒,90%都在臺灣,這也是臺北故宮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

  臺北故宮65萬件藏品堪稱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但北京故宮超過100萬件的珍藏同樣無可匹敵。新中國成立后,溥儀出宮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游春圖》等基本都收回故宮,幾年前更以千萬巨款收購了流落民間的懷素狂草《食魚帖》。此外,由于對文物的評價當時與現(xiàn)在有很大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別是清王朝以后藏傳佛教文物等當時都沒有被國民黨拿走。此外限于當年的運輸能力,皇帝寶座太大,家具太大,無法搬運,使很多珍貴的明清家具至今還留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而最不能忽視的是,北京故宮美輪美奐,本身就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和偉大文物。

  歷史的原因,造成海峽兩岸至今還處于分離狀態(tài),而作為中華瑰寶的文物有些也分離在兩岸故宮博物院中。比如“三?!敝械亩2赜诒本┕蕦m,另一希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則藏于臺北故宮。其他如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的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其實只是它的前半卷,后半卷今藏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的文物如何防盜,又是如何編號的

  臺北故宮有仿古的展室展廳,同時又伴有現(xiàn)代化的展覽手段和展覽條件。當然并不只是硬件,其他如文書檔案的整理、開發(fā)、利用也很好,特別是向社會提供一些檢索和服務,真正起到了一個博物館深層次的作用。在文物的保護方面,臺北故宮尤為盡心。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告訴記者,新知識和科技的運用首先可以使文物免于火、盜而萬無一失,其次可使文物需要的溫度和濕度有充分保障,再就是能使藏品庫房的管理更加周密完備。按照臺北故宮的規(guī)定,庫房開啟、關閉,須由分持電腦鎖卡片和普通鎖鑰匙的職員2人、工友1人同行,配合電腦控制中心完成作業(yè)。進出人員需要填寫庫房日記,并經(jīng)電腦通過閉路電視錄像。開啟文物箱件,也需要工作人員2人、工友2人在場。非公務或非經(jīng)核準,外人不能進庫房,包括院長本人。入藏庫房的文物,均需要經(jīng)過熏蒸殺菌處理。

  有意思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匣和畫軸與北京故宮的一模一樣,質(zhì)地顏色以及入庫程序等,兩岸故宮也都非常統(tǒng)一。

  那么,臺北故宮這么多文物是怎么編號的呢?故宮文物最早的編號方式,是以宮殿為單位,給予《千字文》一字為代號,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給“天”,皇后居住的坤寧宮給“地”,然后登記宮殿內(nèi)陳設的文物,順序再給以流水號。大家一定好奇,想知道編號“天”字第一號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寶貝?大概誰也想不到,它竟是乾清宮內(nèi)一個踏腳的木門墩,因為這是進門第一眼看到的東西,于是編列為第一號。這套千字文編號,臺北故宮一直在延續(xù)使用。

  擔心被要求“物歸原主”,臺北故宮文物未能在大陸展出

  至于兩岸文物交流和兩岸文物界的人員互訪,還是近10年的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兩岸文物交流也基本上是單向的。

  臺北故宮自1999年開始向大陸借展文物,當年為“三星堆傳奇”特展及“漢代文物大展”向大陸商借了“馬王堆漢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臺,曾引起很大轟動。2001年,“天可漢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臺展出的陜西省唐代文物來自12家文物單位,共120組件,種類包括金銀、銅鐵、玉石水晶、瑪瑙和陶瓷等。至于臺北故宮文物何時可赴大陸展出,當?shù)氐妮浾撘话阏J為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辦理“司法免扣壓”手續(xù),主要是有人擔心臺北故宮文物赴大陸展出,會被要求“物歸原主”;二是展室符合“恒溫、恒濕”的要求,這些可稱之為技術條件。

  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了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精粹,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光輝。這里每年接待參觀者約200萬人次,名列臺灣地區(qū)主要觀光點接待人數(shù)的前3名。隨著參觀者的增多,當年規(guī)劃的正館及附屬服務設施,包括展覽場所、公共空間及周邊道路、交通、停車設施等等都已無法滿足需求,尤其難以應付每天高達1.2萬—1.5萬的參觀人潮。為了有效改善狀況,臺北故宮制定了總投資高達4億元新臺幣的改造計劃,預計將于2003年3、4月開工,2003年年底完工。(


杰克的大白兔 2022-06-16 17:36

1、《洛神賦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2、《步輦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3、《唐宮仕女圖》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

4、《五牛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5、《韓熙載夜宴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6、《千里江山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7、《清明上河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8、《富春山居圖》收藏在浙江博物館。

9、《漢宮春曉圖》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10、《百駿圖》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o灰色氣質(zhì)o 2022-06-16 17:36

【魏晉南北朝】

顧愷之(約315-406),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人。擅畫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與陸探微、張僧繇并稱"畫界三杰"。他的繪畫的傳世摹本有《女史箴圖》卷、《洛神賦圖》卷、《列女仁智圖》卷等幾種,以《洛神賦圖》數(shù)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藝術觀點對后世影響極大。

陸探微(?-約485),吳(蘇州)人。他的畫被南齊的謝赫評為當代之冠。但是他的畫現(xiàn)在一張也沒有傳下來。后人把他和顧愷之歸在一起,作為"密體"的代表畫家。

張僧繇,吳(蘇州)人。長于寫真,并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他的傳說。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xiàn)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于他。

蕭繹(508-554),稱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記載里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

曹仲達,記載中說他善畫佛畫,也長于泥塑,已無傳世作品。

楊子華,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卷軸畫。

【隋唐】

展子虔,善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游春圖》被認為是其傳世之作,這也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卷軸畫。

董伯仁,汝南(今屬河南)人。多才藝,工畫佛像、人物、樓臺、車馬,與展子虔同時入隋,并稱"董展"?!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于世。

鄭法士,吳(蘇州)人。善畫人物、樓臺,師法張僧繇,曾于上都海覺寺等多處作壁畫?!敦懹^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20件,今已不傳。

李思訓(651-716),字建,一作建景,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宗室。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傳為他的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和《明皇幸蜀圖》。

王維(699-759),字摩詰,著名詩人,原籍祁(今山西祁縣),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上е两褚褵o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張璪,字文通,吳郡(蘇州)人,擅畫山水樹石,長于破墨,尤工畫松,傳說可以雙管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已無作品傳世。但他的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后世的繪畫理論有極大的影響。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以書法名世,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繪畫作品已無存。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今畫跡已不傳。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畫馬?,F(xiàn)存作品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于《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五代兩宋】

周文矩,句容(今屬江蘇)人。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琉璃堂人物圖》卷為清人摹本。

顧閎中,江南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長卷,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

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善詩書畫,畫承閻立本風格,后自成一家。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高臺寺的《十六羅漢像》,為宋摹本。

徐熙,金陵(今江蘇南京)人。擅畫花木、禽魚、蔬果,可惜其真跡已無,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雪竹圖》被認為可以反映徐熙的風格。

黃筌(903-965),字要叔,成都人。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卷。

荊浩,字浩然,沁水(今屬山西)人,五代后梁畫家。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匡廬圖》相傳是他的作品。

關仝,一作同,長安(今西安)人,在北宋時與李成、范寬并稱"三家山水"。傳世作品有《關山行旅圖》與《山溪待渡圖》,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趙干,江寧(今南京)人,擅畫山水、林木、樓觀等?,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江行初雪圖》是他流傳的唯一作品。

董源(?-962),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現(xiàn)存真跡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龍宿郊民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的《夏山圖》和遼寧博物館的《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瀟湘圖》和藏于美國王季遷處的《溪岸巨然,江寧(今南京)人。工山水,傳世真跡有《秋山問道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萬壑松風圖》(上海博物館藏)、《山居圖》(日本齋藤氏藏)與《溪山圖》(藏處不詳)等。另外,歷來被斷為巨然真跡的《層巖叢樹圖》、《蕭翼賺蘭亭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與《溪山蘭若圖》(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博物館)。

趙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25年。傳世作品中,《祥龍石圖》、《芙蓉錦雞圖》、《聽琴圖》、《雪江歸棹圖》(以上均藏于故宮博物院)、《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翠竹雙雀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等作品皆被專家認定為是畫院中高手代筆之作。只有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的《四禽圖》卷、上海博物館藏的《柳鴉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圖》被認定是他的親筆。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潛山)人?!渡徤鐖D》和《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胄圖》和《孝經(jīng)圖》的真?zhèn)紊写芯俊?/p>梁楷,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杭州)。善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傳世的《秋柳飛鴉圖》(故宮博物院藏)、《六祖破經(jīng)圖》、《六祖截竹圖》(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潑墨仙人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極其簡練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繪出來的?!稘娔扇藞D》中的仙人系以大筆蘸墨畫人物的衣著,寥寥數(shù)筆勾寫人物面目,生動傳神,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上海博物館藏的《八高僧故事圖》卷和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的《釋迦出山圖》則造型嚴謹,用筆謹慎,與減筆法面貌不同。日本還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圖》,系仿本。

龔開(1222-約1304),字圣予,號翠巖,淮陰(今屬江蘇)人。傳世作品主要有: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中山出游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駿骨圖》卷。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屬山東)人,工界畫,尤擅舟車、市橋,自成家數(shù)。故宮博物院藏所《清明上河圖》是其傳世名作。另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署名"張擇端"的小幅《西湖爭標圖》,系偽托之作。

蘇漢臣,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尤長于畫兒童。今傳有《秋庭嬰戲圖》軸(故宮博物院藏),和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貨郎圖》軸。

李嵩,錢塘(杭州)人。山水、花鳥、人物皆能。上海博物館藏有《西湖圖》卷,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觀潮圖》及表現(xiàn)節(jié)令花卉的《花籃圖》。另有《骷髏幻戲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

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其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

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屬江西)。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chuàng)作不少壁畫。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

文同(1018-1079),字與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zhèn)未?;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

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

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

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于故宮博物院。

李成(?-967),字咸熙,擅畫山水自娛。唯有藏于日本的《讀碑窠石圖》被確認為真跡。

范寬,一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于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

一名中正,字中立,陜西華原人。傳世作品有藏于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的《秋江漁艇圖》卷。

郭熙,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其傳世作品相對較多,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樹色平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早春圖》及《關山春雪圖》、上海博物館藏《幽谷圖》、南京大學藏《山村圖》、云南省博物館藏《秋山行旅圖》和故宮博物院藏《窠石平遠圖》等。

燕文貴,吳興(今屬浙江)人。現(xiàn)存他的作品有《溪山樓觀圖》卷,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所藏的《溪風圖》亦是真跡。

王詵,字晉卿,居開封。代表作為故宮博物院藏的《漁村小雪圖》卷和上海博物館藏的《煙江疊嶂圖》青綠、水墨各一卷。

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遷湖北襄陽,晚年定居潤州。為人天資高邁、癲狂放達,冠服效唐人,有" 米顛"之稱。擅畫水墨山水,多信筆為之,不取工細,創(chuàng)"米家山"畫法。還喜畫古圣賢像。今日所能見到的畫跡,只有故宮博物院藏其書法作品《珊瑚帖》的書后所畫珊瑚一枝,筆法渾然,如寫字。

米友仁(1068-1165),字元暉,米芾長子。傳世畫跡較多,故宮博物院藏《瀟湘奇觀圖》、《云山墨戲圖》兩卷,上海博物館藏有《瀟湘白云圖》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有《云山圖》卷。

郭忠恕,字恕先,河南洛陽人。作品傳世極少,僅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雪霽江行圖》可資研究。

王希孟,畫史無傳。創(chuàng)作了《千里江山圖》。

李唐,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度f壑松風圖》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李唐70歲左右的手筆,反映了李唐北宋時期的山水畫面貌。藏于同一地的《江山小景圖》卷與前幅的格調(diào)接近。

劉松年,錢塘(杭州)人,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四景山水》卷是其山水畫代表作。

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

夏圭,字禹玉,錢塘(杭州)人,畫風與馬遠極為相近,構圖亦多空白,人稱"馬半邊",畫史中多以"馬、夏"并稱。代表作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溪山清遠圖》卷,《山水十二景圖》卷,故宮博物院藏的《遙岑煙藹圖》和藏于美國弗利爾博物館的《洞庭秋月圖》軸。

【遼金元】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均有很深造詣,以書畫成績最為突出。其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長;表現(xiàn)形式也多種多樣,工筆、寫意、青綠、水墨都十分精彩。其趙孟頫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強調(diào)以書法用筆入畫,并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云山是吾師"的口號。傳世山水畫作品主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的《幼輿丘壑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鵲華秋色圖》卷、上海博物館藏《重江疊嶂圖》卷和《吳興清遠圖》卷以及故宮博物院藏的《水村圖》卷等。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大都房山(今屬北京)人。他能詩善畫,工山水、墨竹等。主要傳世作品有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云橫秀嶺圖》軸和《春山晴雨圖》軸,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春云曉靄圖》軸、《橫山晴靄圖》卷、《墨竹坡石圖》軸等。

任仁發(fā)(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今屬上海)人。傳世主要作品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出圉圖》卷、《二馬圖》卷、《張果見明皇》卷等。

顏輝,字秋月,浙江江山人,生卒不詳。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水月觀音圖》軸、《李仙圖》,河南省博物館藏《山水圖》軸等。

張渥,字叔厚,號貞期,又號江海客,傳世作品有《九歌圖》

王繹,字思善,自號癡絕生,其先為睦州人,著有《寫像秘訣》一文。其存世作品僅與倪瓚合作的《楊竹西小像》,藏于故宮博物院。

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傳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館藏《浮玉山居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山居圖》卷、《八花圖》卷,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鳥》卷和《白蓮花圖》卷(山東朱檀墓出土,藏山東省博物館)等。

王淵,字若水,號澹軒,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人物,尤精花鳥竹石。其傳世作品主要有:故宮博物院藏《山桃錦雞圖》、《墨牡丹圖》、山西省博物館藏《花鳥》軸、上海博物館藏《花竹禽雀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圖》軸等。

李衎(1244-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燕(今北京)人。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圖》卷(后半卷藏于故宮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國納爾遜博物館)、《雙鉤竹圖》軸、《沐雨圖》軸、《新篁圖》軸、《墨竹圖》卷(以上藏故宮博物院)和《新篁樹石圖》軸(南京博物院藏)等。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傳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閣墨竹圖》軸、上海博物館藏《雙竹圖》軸等。

顧安(1289-1364),字定之,自號迂訥老人。祖籍淮東,平江(蘇州)人。傳世主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圖》軸、《新篁圖》、《風雨竹圖》、《墨筆竹石》軸等。

王冕(?-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傳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墨梅圖》卷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圖》軸等。

郭畀(1280-1335),字天錫,號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傳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的《幽篁枯木圖》卷等。

元四家中的吳鎮(zhèn)和倪瓚也都善畫竹石題材。吳鎮(zhèn)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竹譜冊》傳世。倪瓚的傳世竹石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竹枝圖》卷、《怪石叢篁圖》


小闊愛喵喵 2022-06-16 17:37

0010-1《洛神賦圖》[東晉]顧愷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0010-2《洛神賦圖》[東晉]顧愷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0011《洛神賦圖》局部[東晉]顧愷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0012《斫琴圖》[東晉]顧愷之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018《北齊校書圖》[北齊]楊子華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

0022《歷代帝王像》局部[唐]閻立本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

0023《步輦圖卷》[唐]閻立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025《明皇幸蜀圖》[唐]李昭道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028《照夜白圖》[唐]韓干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0029《虢國夫人游春圖卷》[唐]張萱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0038《牧馬圖卷》[唐]韓干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043《弈棋仕女圖》局部[唐]未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收藏

0047《關山行旅》[五代]關仝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051《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五代]顧閎中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056《重屏會棋圖》[五代]周文矩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057《文苑圖卷》[五代]周文矩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00-1《春景》[宋]劉松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00-2《夏景》[宋]劉松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00-3《秋景》[宋]劉松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00-4《冬景》[宋]劉松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01《花籃》[宋]李嵩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07《踏歌圖》[宋]馬遠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11《山水十二景之一》[宋]夏圭 美國納爾遜·艾京斯美術館收藏

0120《出水芙蓉》[宋]佚名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21《碧桃圖》[南宋]無款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22《赤壁圖卷》[金]武元直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24《墨蘭卷》[南宋]趙孟堅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28《清夏圖卷》[元]劉貫道 美國堪薩斯納爾遜畫廊收藏

0132《云橫秀嶺》[元]高克恭 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

0136《浴馬圖》[元]趙孟頫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38《人馬圖卷》[元]趙孟頫

0140《鵲華秋色圖》[元]趙孟頫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41《紅衣羅漢圖》[元]趙孟頫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0142《秋郊飲馬圖》[元]趙孟頫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43《秀石疏竹圖》[元]趙孟頫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44《墨竹》[元]管道升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45《溪鳧圖》[元]陳琳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46《聽琴圖》 [北宋]趙佶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55《林下鳴琴》[元]朱德潤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56《渾淪圖卷》[元]朱德潤 上海博物館收藏

0158《天池石壁》[元]黃公望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59《九峰雪霽》[元]黃公望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62《雙檜平遠》[元]吳鎮(zhèn)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67《鷹檜圖軸》[元]張舜咨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68《秋舸清嘯》[元]盛懋 上海博物館收藏

0175《容膝齋圖卷》[元]倪瓚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77《水竹居圖軸》[元]倪瓚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0178《漁莊秋霽》[元]倪瓚 上海博物館收藏

0179《梧竹秀石》[元]倪瓚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81《太白山圖卷》[元]王蒙 遼寧省博物院收藏

0182《丹山贏海圖卷》[元]王蒙 上海博物館收藏

0184《秋山草堂圖軸》[元]王蒙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85《夏山高隱》[元]王蒙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86《葛稚川移居圖》[元]王蒙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189《暮云詩意》[明]馬琬 上海博物館收藏

0196《北京八景圖》[明]王紱 廣東省博物館收藏

0197《山亭文會圖卷》[明]王紱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0198《戛玉秋聲圖卷》[明]夏昶 上海博物館收藏

0203《溪堂詩思》[明]戴進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

0205《達摩六代祖師像》[明]戴進 遼寧省博物院收藏

0213《友松圖卷》[明]杜瓊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215《南村別墅圖卷一》[明]杜瓊 上海博物館收藏

0216《南村別墅圖卷二》[明]杜瓊 上海博物館收藏

0220《廬山高圖軸》[明]沈周 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

0223《滄州趣圖》局部[明]沈周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0224《盆菊幽賞圖卷》[明]沈周 遼寧省博物院收藏

0227《兩江名勝》[明]沈周 上海博物館收藏

0230《鷹擊天鵝圖軸》[明]殷偕 南京博物館收藏

0231《山茶白羽》[明]林良 上海博物館收藏


qkoufu45865 2022-06-16 17:43

“還珠于民”

陸機《平復帖》

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無償捐獻出來。

“張伯駒先生捐獻的任何一件東西,用什么樣的形容詞來形容它的價值都不為過。”電視紀錄片《故宮》的策劃之一、紫禁城出版社社長章宏偉由衷地感慨,章宏偉說,為故宮做捐獻的最頂尖的有兩位,一位是捐瓷器的孫瀛洲,一位則是捐書畫的張伯駒。陸機的《平復帖》,是現(xiàn)今傳世墨跡中的“開山鼻祖”。雖長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卻蓋滿了歷代名家的收藏章記,朱印累累,滿紙生輝,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的《游春圖》,距今14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畫作?!斑@幾樣東西父親隨便留給我們一件,就夠我們幾代人吃不完的,那可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啊!”張伯駒與潘素惟一的女兒、73歲的張傳彩老人笑咪咪地說。父親在后海留下的惟一一所老宅因年久而修繕,她與老伴樓宇棟兩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一大早便冒雨搭公共汽車來約定地點接受采訪。從外套后面不小心露出來掛著月票的紅繩,讓人很難想象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的七旬老人,曾經(jīng)是鼎盛時期在北京擁有數(shù)處院落、那個顯赫而富有的張家大小姐。

杜牧《張好好詩》

“我記得有一天晚上睡覺前聽父母討論,說最后這一部分字畫怎么辦。我們那時年輕,也從來不過問父親的事情。但知道他眼睛很厲害,收藏的東西都是精品中的精品?!?955年底,政府發(fā)行公債,號召人民踴躍購買。張伯駒也對這個新生的政府產(chǎn)生了信賴與熱忱,“他跟我們說這個政府可不像國民黨,我們應該要重視、要熱愛”,一向游離于政治之外的張伯駒還曾通過當時的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徐冰,把自己珍藏的李白真跡《上陽臺帖》捐獻給喜歡書法的毛澤東(1958年由毛澤東轉給故宮收藏)。所以張伯駒在動員大會回來后就跟夫人潘素商量買公債之事?!爱敃r家里生活是沒什么問題,但沒有多少現(xiàn)錢,因為錢都買了字畫,哪還有錢啊!”于是張伯駒與夫人商量,將30載所收藏的8件精品捐獻出來,成為故宮的永世藏品。政府為此獎勵的20萬元,被張伯駒婉言謝絕?!八f得很簡單,‘我看的東西和收藏的東西相當多,跟過眼云煙一樣,但是這些東西不一定要永遠保留在我這里,我可以捐出來,使這件寶物永遠保存在我們的國土上?!睆埐x的女婿樓宇棟回憶?!昂芏嗳瞬焕斫飧赣H,把好大一座房子賣了,換了一個帖子,再把這個帖子捐出去,到底為的是什么?但我能理解他,我真的能理解他?!睆垈鞑世先撕芷届o地說:“父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愛國家的人,他認為這些文物首先是屬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只要國家能留住他們,他付出多大代價也在所不惜?!?/p>據(jù)當代資深山水畫家、國畫理論家關瑞之[3] 先生回憶:1980年夏,他陪同張伯駒、關松房[3] 、啟功、魏龍驤等老人同游頤和園時,河南的一位領導問關松房、張伯駒兩位老人:當今很多名人都在考慮建博物館、灌唱片將自己的藝術作品傳世,您們是不是也有考慮?張老回答:“我的東西都在故宮里,不用操心了”。張老的回答令在場的所有人無不對其肅然起敬,這是張伯駒先生1982年過世前對個人收藏的一次公共感言。

1956年7月,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為捐獻8件國寶的張伯駒頒發(fā)了一個褒獎令,這張薄薄的紙片,被張家仔仔細細地保存著,它也見證了一個深愛中華文化的人為保存本民族文化遺產(chǎn)所做的偉大貢獻。


徐道 2022-06-16 17:43

故宮對外公布了最新最準確的藏品數(shù)量——現(xiàn)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標本7577件。故宮博物院表示,這是自建院以來在藏品數(shù)量上第一個全面而準確的數(shù)字。

經(jīng)典藏品

《中秋帖》和《伯遠帖》

乾隆十一年(1746年),王羲之后人、晉著名書法家王手書紙本信札《伯遠帖》進入內(nèi)府。經(jīng)乾隆品題后,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并藏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內(nèi)的盡間,乾隆御書匾額“三希堂”,意即稀世珍寶。

“天下畫卷第一”:隋展子虔《游春圖》卷

現(xiàn)存隋代被認為是展子虔所作的設色絹本《游春圖》卷,正是中國早期金碧山水畫的代表作,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卷軸山水畫,也是我國著名畫家作品中現(xiàn)存最古的一幅,號稱“天下畫卷第一”。這幅山水畫縱不過43厘米,橫不過80.5厘米。由于《游春圖》卷并無款識,1200余年來被認為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中國早期山水畫面貌。

鴻篇歷史畫卷:《清明上河圖》卷

《清明上河圖》本是北宋流行的繪畫題材,以張擇端所作最為有名,該畫除了繪畫本身上的價值,最重要的是真實再現(xiàn)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剔彩魚龍變幻紋葵瓣式三層盒

剔彩魚龍變幻紋葵瓣式三層盒,清中期,高21.5cm,腹徑16.5cm。清宮舊藏。盒呈葵瓣式口,三撞式,底承四個如意頭形矮足。通體髹綠漆雕海水,紅漆雕魚、龍紋。蓋面雕飾正面龍紋,盒壁雕魚、龍在 剔彩魚龍變幻紋葵瓣式三層盒

綠波中追逐飛動的火球,形體若隱若現(xiàn),變幻無窮,構成了“魚龍變幻”的圖景。盒內(nèi)髹黑漆飾描金折枝花紋,底髹黑漆,無款。 此器刀法纖細,雕工嫻熟,工藝精湛。所雕的紅漆魚、龍隱現(xiàn)在綠色漆中,不同以往,在綠漆上局部加飾紅漆后再雕刻魚龍紋,這是清代中期雕漆工藝的新發(fā)展。


編輯 舉報 2023-04-14 22:01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