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xùn)作者是誰啊??
請<愛尬聊_百科大全>問一下朱子家訓(xùn)作者是誰???
流動532 2022-04-24 18:53 應(yīng)該是《朱子家訓(xùn)》吧? 作者:朱用純 朱用純[清〕(1627-1699)一作(1617-1688)字致一,號柏廬,江蘇昆山人。敦氣節(jié),讀書自好。甲申(1644年)遭辭書,棄諸生,隱居鄉(xiāng)里,教授后進。著朱柏廬治家格言。工書,筆意秀潤,純法二王。卒年七十三,一作七十二。
u_113775128 2022-04-24 18:53 作者朱柏廬(1617-1688)原名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昆山人(今昆山市),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xué)者。朱柏廬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關(guān)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xiāng)教授學(xué)生并潛心程朱理學(xué)主張知行并進,一時頗負(fù)盛名??滴踉啻握髡伲痪鶠橄壬芙^。著有《刪補易經(jīng)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訥集》?!吨熳蛹矣?xùn)》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dá)出來,可以口頭傳訓(xùn),也可以寫成對聯(lián)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jīng)”,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天邊的青草4 2022-04-24 18:56 《功利主義儒家——陳亮對朱熹的挑戰(zhàn)》讀后感 1、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叫田浩,看上去是一個中國名字,其實是一個外國人。作為一個研究中國儒家的西方漢學(xué)家。 我對他們向來沒啥好感。上次跟群里的朋友聊對《劍橋中國史》的看法,也是類似。他們就像是拿著解剖刀的醫(yī)生,站在手術(shù)臺邊,冷冷的抄著刀,仔仔細(xì)細(xì)的一刀一刀的在那里割著。 相對于錢穆對于“研究本國史”的強調(diào),這種西方漢學(xué)家的書,我看來看去,都無法看出任何的親切感來,這本《功利主義儒家》,也是如此。 2、總的看法 四個字:“味同嚼蠟”,我對田浩沒有任何好感,說實話,我認(rèn)為他對于儒家的很多東西,都只是在門外轉(zhuǎn)悠,看了很多,也搜集了很多,似乎也理解了很多,但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綜合”。所謂“綱舉目張”,我想他似乎并不理解。 陳亮與朱熹的爭論,的確值得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陳亮與朱熹,他們的觀點,從根本上來說,有哪些差別? 從陳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分歧有哪些? 從朱熹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分歧又有哪些?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分歧又有哪些? 把這三組問題講清楚出,接下來的爭論,才可以有理路可循。我在田浩的書里,沒有找到這樣的綜述。 本來還有很多批評的,算了。。。 3、我對兩人爭論的看法 -- 義、利、王、霸、內(nèi)圣、外王、三代、漢唐等等等等 這么多概念,爭來爭去,陳亮說了什么、朱熹說了什么,田浩在那里分析了又分析,卻沒有把握爭論的最大的特點。 儒家學(xué)說,講究中庸,不講究極端。很多概念,無論是陳,還是朱,往明白處說,他們互相都是同意對方的。那么他們怎么還是會爭起來呢? 一方面是在于強調(diào)的重點不同。是并重、還是有主次。什么是主,什么又是次。一方覺得另一方的強調(diào)就是“有偏頗”,“不夠中庸”。 另一方面是面對具體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該如何評價。理論是理論,一旦涉及實際,就會產(chǎn)生分歧。 -- 不徹底的歷史主義與相對主義 整個辯論,我的感覺是“陳亮一直不是朱熹的對手”,不是辯論技巧或者思考深度的差別。而是陳亮所取的,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立場:相對主義、歷史主義,而且是無法徹底的相對主義與歷史主義。陳亮在與朱熹的辯論的中,承認(rèn)三代做得盡,漢唐做得不盡,認(rèn)為孔子改了一個正大本子,認(rèn)為自己也可以把漢唐改出一個正大本子。但是,如果是徹底的歷史主義,則孔子的那種“歪曲”,自然該一棍子打倒。如果是徹底的相對主義,則根本就不該承認(rèn)三代做得盡。如果一切推到底,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根本就不必承認(rèn)歷史上有絕對的圣人,不必承認(rèn)歷史上存在過那種理想主義的三代。所謂的經(jīng),無非是“歪曲了的史”。那么經(jīng)史之爭,根本就可以被一棒子全部掃光。 相比之下,朱熹的理論體系,要徹底得多,而一套足夠完善徹底的理論體系,總是更加經(jīng)得起論辯的。 -- 個性與人品問題 陳亮的軟肋,還不僅僅是在他的理論基礎(chǔ)上,他的個人生活、修養(yǎng)、個性、包括倒霉事,都削弱了他辯論的力量。朱熹對他的看法,很難不“因人而廢言”,也很難不從陳亮的個人經(jīng)歷去尋找對方“出偏”的原因。 4、我對功利主義儒家本身的看法 撇開我對陳亮本身的看法不談,我也不認(rèn)為功利主義是一個值得推崇的學(xué)說。尤其是陳亮說談的功利主義,其實是一種“事功倫理”,這與西方功利主義中所談到的“追求最大幸?!边€有重大的區(qū)別。所謂事功,往往是所謂的千秋功業(yè),那種當(dāng)然是最偉大的事業(yè)的東西,其實未必能夠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切實的幸福。比如奧運會的金牌數(shù),比如太空人行走之類。那種不計代價,一定要完成人類最偉大的事業(yè)的說辭,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 政治家在實際上的所謂所為,往往難以給出絕對的好壞的評價,但是做為一種學(xué)說,如果開出一絲后門,那么就完全可能成為“替惡政辯護”的學(xué)說。這種學(xué)說,從一開始出現(xiàn),就必須極端的警惕。因為那種“打著美好未來旗號的東西,往往會將我騙入地獄”!
阿威來自山西 2022-04-24 18:59 朱柏廬和朱熹從血緣上沒有關(guān)系。 朱子家訓(xùn)的作者朱用純(1627 ~ 1698 年),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 朱熹(1130.9.15—1200.4.23),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每天進步123 2022-04-24 19:02 朱子家訓(xùn)是朱柏廬治家格言的俗稱。作者朱柏廬,江蘇昆山人,名用純,字致一,柏廬為其自號。朱夫子生活在明末清初,他是明朝的生員,治學(xué)以二程、朱熹為本,提倡知行并進??滴鯐r,堅辭不應(yīng)博學(xué)鴻儒科,與愛新覺羅氏不合作,以課讀學(xué)子為業(yè),終老鄉(xiāng)間,有古賢遺風(fēng)。 家訓(xùn)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若從孔夫子庭訓(xùn)兒子孔鯉算起,可說是源遠(yuǎn)而流長。北齊的顏之推作《顏氏家訓(xùn)》,發(fā)揚光大,集為系統(tǒng),惠澤后世蔚然成風(fēng)。柏廬先生采園蔬若干,就這么順手一串,撰成《朱子家訓(xùn)》,給我們尋常百姓送來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家常菜。朱子家訓(xùn)用駢體形制寫就,計516字,很短,有韻腳,易于上口,三百多年來,流布于大江南北,上至文人雅士,下至鄉(xiāng)村野老,差不多都能熟誦。這也是很有意味的文化現(xiàn)象。它是從儒家處世角度來要求家庭關(guān)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點到為止,文質(zhì)并美,耐人尋味。提到的許多治家準(zhǔn)則,雖有時代烙印,至今看來,某些方面,仍體現(xiàn)了家庭美育的規(guī)范要求。文與質(zhì)之外,它能盛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常以楷書中堂的形式張于居家庭堂,既有墨香,又可作為修身齊家的座右銘,三美并具,朱子一家自然不會獨享。
每天進步123 2022-04-24 19:04 朱用純,明時江蘇人,字致一,號柏廬,所以『朱子家訓(xùn)』又作『朱柏廬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
流動532 2022-04-24 18:53 應(yīng)該是《朱子家訓(xùn)》吧? 作者:朱用純 朱用純[清〕(1627-1699)一作(1617-1688)字致一,號柏廬,江蘇昆山人。敦氣節(jié),讀書自好。甲申(1644年)遭辭書,棄諸生,隱居鄉(xiāng)里,教授后進。著朱柏廬治家格言。工書,筆意秀潤,純法二王。卒年七十三,一作七十二。
u_113775128 2022-04-24 18:53 作者朱柏廬(1617-1688)原名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昆山人(今昆山市),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xué)者。朱柏廬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關(guān)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xiāng)教授學(xué)生并潛心程朱理學(xué)主張知行并進,一時頗負(fù)盛名??滴踉啻握髡伲痪鶠橄壬芙^。著有《刪補易經(jīng)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訥集》?!吨熳蛹矣?xùn)》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dá)出來,可以口頭傳訓(xùn),也可以寫成對聯(lián)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jīng)”,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天邊的青草4 2022-04-24 18:56 《功利主義儒家——陳亮對朱熹的挑戰(zhàn)》讀后感 1、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叫田浩,看上去是一個中國名字,其實是一個外國人。作為一個研究中國儒家的西方漢學(xué)家。 我對他們向來沒啥好感。上次跟群里的朋友聊對《劍橋中國史》的看法,也是類似。他們就像是拿著解剖刀的醫(yī)生,站在手術(shù)臺邊,冷冷的抄著刀,仔仔細(xì)細(xì)的一刀一刀的在那里割著。 相對于錢穆對于“研究本國史”的強調(diào),這種西方漢學(xué)家的書,我看來看去,都無法看出任何的親切感來,這本《功利主義儒家》,也是如此。 2、總的看法 四個字:“味同嚼蠟”,我對田浩沒有任何好感,說實話,我認(rèn)為他對于儒家的很多東西,都只是在門外轉(zhuǎn)悠,看了很多,也搜集了很多,似乎也理解了很多,但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綜合”。所謂“綱舉目張”,我想他似乎并不理解。 陳亮與朱熹的爭論,的確值得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陳亮與朱熹,他們的觀點,從根本上來說,有哪些差別? 從陳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分歧有哪些? 從朱熹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分歧又有哪些?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分歧又有哪些? 把這三組問題講清楚出,接下來的爭論,才可以有理路可循。我在田浩的書里,沒有找到這樣的綜述。 本來還有很多批評的,算了。。。 3、我對兩人爭論的看法 -- 義、利、王、霸、內(nèi)圣、外王、三代、漢唐等等等等 這么多概念,爭來爭去,陳亮說了什么、朱熹說了什么,田浩在那里分析了又分析,卻沒有把握爭論的最大的特點。 儒家學(xué)說,講究中庸,不講究極端。很多概念,無論是陳,還是朱,往明白處說,他們互相都是同意對方的。那么他們怎么還是會爭起來呢? 一方面是在于強調(diào)的重點不同。是并重、還是有主次。什么是主,什么又是次。一方覺得另一方的強調(diào)就是“有偏頗”,“不夠中庸”。 另一方面是面對具體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該如何評價。理論是理論,一旦涉及實際,就會產(chǎn)生分歧。 -- 不徹底的歷史主義與相對主義 整個辯論,我的感覺是“陳亮一直不是朱熹的對手”,不是辯論技巧或者思考深度的差別。而是陳亮所取的,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立場:相對主義、歷史主義,而且是無法徹底的相對主義與歷史主義。陳亮在與朱熹的辯論的中,承認(rèn)三代做得盡,漢唐做得不盡,認(rèn)為孔子改了一個正大本子,認(rèn)為自己也可以把漢唐改出一個正大本子。但是,如果是徹底的歷史主義,則孔子的那種“歪曲”,自然該一棍子打倒。如果是徹底的相對主義,則根本就不該承認(rèn)三代做得盡。如果一切推到底,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根本就不必承認(rèn)歷史上有絕對的圣人,不必承認(rèn)歷史上存在過那種理想主義的三代。所謂的經(jīng),無非是“歪曲了的史”。那么經(jīng)史之爭,根本就可以被一棒子全部掃光。 相比之下,朱熹的理論體系,要徹底得多,而一套足夠完善徹底的理論體系,總是更加經(jīng)得起論辯的。 -- 個性與人品問題 陳亮的軟肋,還不僅僅是在他的理論基礎(chǔ)上,他的個人生活、修養(yǎng)、個性、包括倒霉事,都削弱了他辯論的力量。朱熹對他的看法,很難不“因人而廢言”,也很難不從陳亮的個人經(jīng)歷去尋找對方“出偏”的原因。 4、我對功利主義儒家本身的看法 撇開我對陳亮本身的看法不談,我也不認(rèn)為功利主義是一個值得推崇的學(xué)說。尤其是陳亮說談的功利主義,其實是一種“事功倫理”,這與西方功利主義中所談到的“追求最大幸?!边€有重大的區(qū)別。所謂事功,往往是所謂的千秋功業(yè),那種當(dāng)然是最偉大的事業(yè)的東西,其實未必能夠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切實的幸福。比如奧運會的金牌數(shù),比如太空人行走之類。那種不計代價,一定要完成人類最偉大的事業(yè)的說辭,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 政治家在實際上的所謂所為,往往難以給出絕對的好壞的評價,但是做為一種學(xué)說,如果開出一絲后門,那么就完全可能成為“替惡政辯護”的學(xué)說。這種學(xué)說,從一開始出現(xiàn),就必須極端的警惕。因為那種“打著美好未來旗號的東西,往往會將我騙入地獄”!
阿威來自山西 2022-04-24 18:59 朱柏廬和朱熹從血緣上沒有關(guān)系。 朱子家訓(xùn)的作者朱用純(1627 ~ 1698 年),號柏廬,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 朱熹(1130.9.15—1200.4.23),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每天進步123 2022-04-24 19:02 朱子家訓(xùn)是朱柏廬治家格言的俗稱。作者朱柏廬,江蘇昆山人,名用純,字致一,柏廬為其自號。朱夫子生活在明末清初,他是明朝的生員,治學(xué)以二程、朱熹為本,提倡知行并進??滴鯐r,堅辭不應(yīng)博學(xué)鴻儒科,與愛新覺羅氏不合作,以課讀學(xué)子為業(yè),終老鄉(xiāng)間,有古賢遺風(fēng)。 家訓(xùn)是中國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若從孔夫子庭訓(xùn)兒子孔鯉算起,可說是源遠(yuǎn)而流長。北齊的顏之推作《顏氏家訓(xùn)》,發(fā)揚光大,集為系統(tǒng),惠澤后世蔚然成風(fēng)。柏廬先生采園蔬若干,就這么順手一串,撰成《朱子家訓(xùn)》,給我們尋常百姓送來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家常菜。朱子家訓(xùn)用駢體形制寫就,計516字,很短,有韻腳,易于上口,三百多年來,流布于大江南北,上至文人雅士,下至鄉(xiāng)村野老,差不多都能熟誦。這也是很有意味的文化現(xiàn)象。它是從儒家處世角度來要求家庭關(guān)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點到為止,文質(zhì)并美,耐人尋味。提到的許多治家準(zhǔn)則,雖有時代烙印,至今看來,某些方面,仍體現(xiàn)了家庭美育的規(guī)范要求。文與質(zhì)之外,它能盛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常以楷書中堂的形式張于居家庭堂,既有墨香,又可作為修身齊家的座右銘,三美并具,朱子一家自然不會獨享。
每天進步123 2022-04-24 19:04 朱用純,明時江蘇人,字致一,號柏廬,所以『朱子家訓(xùn)』又作『朱柏廬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