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問我為什么解放初旅游景點沒有黑導游,如何回答通俗易懂??
努力的幸福2018 22小時前
解放初期我國的經濟條件還不好,有的地方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人們普遍沒有錢去旅游,名山大川還都不是收取門票的旅游景區(qū),連正規(guī)的導游都沒有。
比如:
1982年9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被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九七年《中國書畫報》上刊登《吳冠中“發(fā)現(xiàn)”張家界》一文,文中說: 1979年,人民大會堂湖南廳要布置一幅湘繡作品《韶山》,需要一幅彩色畫稿,這項創(chuàng)作任務落到了吳冠中的肩上。應湖南省委之邀,吳冠中于當年秋天到長沙作畫。畫稿完成后,他謝絕了豐厚的報酬,只希望邀請方能為他到湘西及南岳一帶寫生提供便利……吳冠中原打算先到湘西鳳凰縣。臨行前,有人告訴他,有個叫張家界的地方風景也不錯。不過,因為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他就沒在意。奇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司機對前往鳳凰縣的路不熟,汽車竟然稀里糊涂地沿著崎嶇的山路進入了人煙稀少的茫茫林海之中,隱于大山深處的美麗壯觀的景象讓吳冠中大為驚訝,眼前奇峰連綿、怪石高聳、洞壑幽深、流泉飛墜。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游覽過無數的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一個好去處。好不容易找到人問了一下,原來這里就是張家界……回到北京后,吳冠中的心情仍舊久久不能平靜,對張家界這顆被人們遺忘的“明珠”感慨頗多。寫了短文《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這篇文章在《湖南日報》發(fā)表后.如平地一聲雷,震動了旅游界,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很多藝術家都慕名而來,而且游覽之后都紛紛贊美張家界的絕美。眾多藝術家的贊美及社會有識之士的呼吁,引起了湖南省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并從上世紀80年開始對張家界進行開發(fā)。經過大家多年的努力,張家界逐漸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還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